国际组织实习| 感受世界车轮转动,用阿语诉说中国
个人介绍
王韵涵,2022届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获我校“导师学术引领计划项目”立项,由留基委公派至卡塔尔留学,曾在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实习,即将就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留学搁浅,我选择去联合国实习
研一下学期我被留基委录取为 2020 年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出国留学人员,但由于疫情耽搁,研二9月份开学时未按时派出,留学计划推迟了一个学期。我想充分利用好在国内的这半年,通过尝试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找到未来的就业方向,于是我选择了国际组织这一之前从未接触过的行业。
我是在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的微信公众号上获取到了实习招聘信息。同样对国际组织实习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相关组织在官网和公众号上发布的招聘信息,在明确自己符合岗位需求后及时递交申请,等待面试安排。
实习过程中,我负责协助推动南南合作项目发展。主要工作内容是协助工作人员准备和翻译项目文件,收集农业经济事务相关的信息,为南南合作会议及活动提供支持。
入职前,我从未深入了解过南南合作和农业经济,对于行业内的专业信息更是完全没有接触过。因此,刚入职参加线上会议的时候,经常听不懂大家提到的行业术语。为了帮助我尽快适应工作,指导我的老师给我发来了很多项目文件供我学习和查阅,并建议我平时多去主动了解南南合作的有关项目背景、模式和发展进程,关注相关政策解读和新闻报道。
在扬州举办的世界粮食计划署2020年务虚会
在我入职不久,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南南合作卓越中心主办了一场应急响应减灾管理网络研讨会,旨在向其他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在应急响应和减灾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我很幸运有机会全程参与并协助部分筹备工作,例如起草照会、翻译文件、撰写总结报告等。整个过程下来,我第一次真实体会到了国际组织举办一场国际会议的高效与规范。每个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同时又能相互配合,紧密合作。最终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研讨会顺利召开,中国先进的实践经验得到了各国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可。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虽然自己所做的工作简单且渺小,但却可以尽己所能为推动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经验、技术等各方面的相互交流作出贡献。
工作团队在进行讨论
国际方寸间,使命与尊重的铺展
这段实习经历给我带来了很多全新的思路和视野,不仅使我接触到了最新的国际动态和发展议程,也让我有机会亲自为推动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并从中切身感受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有国际意识和助力全球治理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国际组织的多元文化环境和包容的团队氛围也让我对于未来的职业方向选择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我认识到今后要想在国际组织任职,除了学好外语发挥专业优势外,还应保持对国际性、社会性话题的持续关注,主动思考,不断学习。国际组织致力于加强国际社会的紧密合作,以推动解决各类全球性问题。因此,国际组织人才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并对所从事的工作怀有认同感和使命感。
另一方面,跨文化交往在日常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国际组织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工作环境,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要想真正融入,就要学会理解文化差异,尊重不同的文化价值。
在卡塔尔,为中国发声
去年七月份,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驻卡塔尔大使馆举办了“讲好中国故事·青年正在说”演讲比赛,我报名参赛并录制了一段讲述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发生巨大变化的阿语视频,最终在比赛中获得卓越奖,参赛视频被发布在中国驻卡塔尔大使的推特上。
对此,我感到十分荣幸。用自己的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每一位中国青年的责任和使命,能够发挥我的专业优势、切身为此贡献一份力量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参赛视频被大使转推送
王韵涵与中国驻卡塔尔大使的获奖合影
随着目前各类信息传播技术和途径的增多,我认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渠道也应紧跟发展,不断拓展。在卡塔尔留学期间,经常会有阿拉伯同学拿着推特、YouTube上抹黑中国的虚假报道向我求证,其中很多为明显捏造。阿拉伯民众尤其是青年群体大多习惯使用此类西方社交媒体,因此极易被误导。面对这种问题,我认为我们青年一代尤其是海外留学生应积极回应,澄清误解,维护好祖国的形象。
无论是国际组织实习,还是卡塔尔的留学项目,王韵涵都以清醒的头脑去观察,以炽热的胸怀去实践,并参与到世界的交融和沟通中。
当选择迈上多语学习的道路后,我们和国际社会的关联不可避免地变得更加紧密。浸润在这样一个多元的环境里,如何走出从容坚定的步履,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的声音,如何找准自己的舞台定位,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答案,王韵涵在和我们一起探寻。从脚下这片厚重的土地出发,以阿语行舟,愿我们共襄盛举,无远弗届。 供稿:王韵涵,杨潜 排版:刘奕轩